乡村孩子有了“运动魔盒”
“唉,你去‘运动魔盒’那儿跳绳了吗?”“我课后托管的时间去。”
“我今天打卡了‘运动魔盒’,一分钟跳了162个。”“我比你还多4个呢!”
……
这学期开学至今,龙游县下库小学体育教师沈毅发现,来“运动魔盒”前跳绳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了。后台数据显示,孩子们的体能水平也已基本恢复到“阳康”前。
“运动魔盒”是什么?
这得从一年多前沈毅布置的一次体育作业说起。
龙游县下库小学在体质健康监测时发现,学生体能良好的不足1/3,加上教学区活动场地空间狭小,也没有完善的运动设备,对学生来说,运动兴趣很难提高。
2021年9月,沈毅参考城区学校的经验,给学生布置了钉钉跳绳打卡的任务,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养成运动习惯。
结果每天都有一部分学生完不成,沈毅为此还严厉批评了他们。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完成作业并非学生“偷懒”。
“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祖辈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完成这类打卡作业。”沈毅了解情况后很自责,自己的疏忽变相伤害了孩子们。
于是,他下决心要为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创设一个至少能够公平参与跳绳打卡的环境。
打通从教室到运动场地的“最后一公里”
“平板电脑+AI运动软件+空教室,不就可以打卡了?”作为信息技术中心负责人,沈毅想到了那批“尘封已久”的平板电脑,以及三楼的空教室。
五年级三班成了首批“实验对象”。“在家不能跳绳打卡的,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带上跳绳,跟着平板上的APP跳,就可以完成每日任务。”沈毅告诉孩子们。
同学们在三楼教室跳绳
在他的督促下,一开始孩子们打卡兴致高昂,可很快,去的人越来越少。
“这是怎么回事?”沈毅心里犯嘀咕。他又留心观察了几日,发现学生的教室与空教室之间的距离较远,加上教室过于僻静,一些学生害怕独自前去。
学生“不满意”,那就继续改进。沈毅又开始动脑筋,怎么缩短从教室到运动场地的“最后一公里”?
供电线路、感应测试、支架类型、锁具安装……身为科学老师的他发挥了作用。原来,他打算把平板电脑挪到学生的教室外。
他不断组装、实验、重组,反复测试墙面固定度、防水、充电等功能性问题。一个月后,教室外成功出现了一个电子跳绳打卡装置。
从外观上看,这是一个普通的长方体塑料盒,固定在每层教学楼走廊两边的墙面上,打开“内有乾坤”:容纳了平板电脑、电池、支架等部件。
沈毅给它取名为“运动魔盒”。
沈毅组装“运动魔盒”
打开感应开关,启动“运动魔盒”,再点开平板电脑上的AI运动软件,孩子们就可以准备跳绳了。
“会计数、计时,也会纠正不正确的跳绳姿势,真是有趣又有用。”这下,一到课间,“运动魔盒”前就排起了长队。
孩子们排队打卡跳绳
过于火爆的后果,就是常常有孩子轮不到。
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沈毅迅速批量化投放“运动魔盒”。为了适应不同的场地需求,他还进一步设计并制作出了两个版本的“运动魔盒”——蒲公英版和智联版,各6台,分别散布在学校教学楼各楼层和室内体育教室等场地。
蒲公英版:自带电源可设置开启时段,适合小场地分散安装。
智联版:基于物联网,采取统一供电及控制,适合大型活动场地。
就这样,每个班级都有了对应的“运动魔盒”。每天,班主任会引导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5+2托管”等时段错峰运动,避免因排队造成场地拥挤。每个“运动魔盒”也被标上了号码牌,由专门的学生负责管理。
五(1)班学生夏达炜是8号“运动魔盒”的管理员。“我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先检查一下平板,看看有没有开机或者关机,并及时充电,每周五时就会清理一下盒子。”说起这份“工作”,夏达炜十分骄傲。
平板管理员正在擦拭平板
“运动魔盒”有了新帮手:数据大屏来了
“运动魔盒”实践大半年后,看着一摞摞记录单,沈毅又有了新的烦恼。
原来的纸质登记
“不好统计,难以监督和管理。”他说,虽然学生们会很自觉地在纸质登记表上进行数据登记,但对体育老师来说,仅靠一组数据,无法实现对每个学生跳绳参与率、成绩变化情况等的有效观察。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曾在龙游县教育局安监科工作的程钢调任下库小学校长。程钢对数字信息化颇有研究,于是提出了组建“运动大数据”平台的设想。
现在的“运动大数据”平台
很快,学校利用钉钉平台打造了“运动数据大脑”。学生只要在平板电脑上输入“学号、运动成绩”,便可完成快捷登记。接着,系统通过自动分析,会计算出一系列数据,再通过投屏的形式显示到挂在教学楼墙壁上的大屏中。而教师们也只需打开钉钉,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学生们的跳绳情况。
就这样,一方屏幕成了“运动魔盒”的最强辅助手。学生们每天都会到大屏幕前看数据:谁跳得最多,谁坚持跳绳的时间最长,谁进步最快,谁在排行榜上待得最久……
学生每天会来看看自己的排名
让“运动魔盒”保持新鲜感
设备齐了,场地也有了,监督平台也安排上了,怎么让孩子们对“运动魔盒”的兴趣值不降下来?进而养成主动运动的好习惯?沈毅“贪心”地想。
他和程钢商量再三,设计出了一套“习惯养成+力争上游”的激励办法。
从那以后,学校每月都会评选“坚持之星”,并举行一次校级排位赛。
优秀率从41%提高到75%
就拿平板管理员夏达炜来说,他一开始并不爱跳绳,因为被“运动魔盒”所吸引,他现在一分钟能跳190多个,还拿了好几期“坚持之星”。
“部分学生跳绳姿势不正确,一分钟跳不了几个,因为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一开始不愿意去跳。体育老师就先让他们进行无绳跳和脚步训练。”六(1)班班主任陈佳毅经常鼓励这些学生多去跳一跳,不用在意数量。
在这套激励体系中,不光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积分卡,对于坚持跳绳的学生也有奖励。但凡每天参与打卡,人人都能获得一张运动积分卡。
“我们正在进行评价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叫做‘云耕五育’。学生获得运动积分卡,就可以作为综合素养中体育的评定分参考,还能在每学期末用积分兑换他们喜欢的礼品。”沈毅解释。
就这样,愿意动的孩子们越来越多。“通过这些方式,目前学生每天的打卡率已经提升到90%左右,优秀率也已经从41%提高到了75%左右。”沈毅很欣慰。
运动积分卡
这学期开学初,考虑到“阳康”的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沈毅调整了数据显示,打乱了实时排名,让班主任提醒孩子们不要进行竞速,循序渐进地锻炼。
阳康14天恢复计划
“打卡运动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他们培养习惯的路径。”除了跳绳,沈毅还在“运动魔盒”中设置了一些体能小游戏,让学生可以选择在玩中练。
“我们要尽可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程钢校长表示,接下来学校会继续保持“草根式”的技术应用理念,利用学校智能场馆,在课后服务中开展智慧借阅、VR安全教育、AI运动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让教育技术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数媒中心记者 顾俊丽
责任编辑丨徐梦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锚定新目标、领跑新赛道,推动学校发展迈向更高水平